這邊是單純的感想,關於表達觀念性文章的感想。
一、 一篇文章一個論點
一篇文章一個論點是個原則,就如同教小朋友公因數的時候不要一起教公倍數,太多觀念雜在一起很容易變成不知所云,例如我要講的是美國牛肉很可怕,就不要在美國仗著經濟優勢的惡劣行為有太多著墨,避免混搖焦點。一篇論說文讓人看完後沒有辦法很快整理出結論,基本上都算是失敗的。
如果必須把數個論點放在一篇文章中,那麼每個論點的開始結束,和每個論點的總結必須非常清楚,混雜在一起說是最忌諱的。
這是寫文章最容易犯的毛病,許多文章一路讀下來或許很順暢,讓人點頭如搗蒜,但讀完後卻不知道整篇文章想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
二、 數據必須正確
文章中如果要引用數據,一定務求正確,一個不正確的數據會嚴重降低讀者對文章的可信度。無論文章多麼精彩,見解多麼獨到,都可能會被一個不正確的數據給毀掉。
三、 語氣要平靜
偏激的語氣會引起讀者反感,對於原本就認同這個觀念的讀者會很過癮,但對沒有概念或是本來反對的讀者其實無法達到文章的目的—說服他人。除非這篇文章一開始就是發洩情緒用,否則沒有必要使用太多情緒上的文字。
四、 結論就是總結
結論就和電影的結局是一樣的,讀者讀完後最容易記住的部份。因此結尾的地方把整篇文章的主要觀點整理一次,可以加強讀者對這篇文章的印象,避免讀完就忘的情形發生。
五、 邏輯推導不要草率
太多太多的說理文不注重邏輯的推導,這個問題對於快速閱讀的讀者不易察覺,但卻是最容易成為整個文章論點不成立的原因。數據錯誤可以放棄數據;語氣激動與正確性無關;論點太多僅是閱讀困難的問題;但邏輯推導有瑕疵會造成整個理論結構的崩壞,是最嚴重的錯誤,我認為這是台灣教育對於邏輯教育一向不十分注重的結果。
舉例而言,有篇文章論「愛狗人士因為喜愛名種犬,引進許多純品系犬風潮,風潮過後造成大量流浪狗問題,部份流浪狗遭到香肉店的殺害,因此對於狗被殺害,該譴責的不應該是香肉店,而是那些愛狗人士」
姑且不論流浪狗在事實上肇因為何,這個邏輯最大的問題在於造成流浪狗與流浪狗被殺害並沒有直接關係,乍看之下或許很有道理,但事實上是一點因果關係都沒有的,推論也並未說明造成流浪狗與流浪狗被殺害有什麼樣的因果關係存在,導致最後結論完全不成立,這就是邏輯推導瑕疵產生的後果。
這是我看過許多文章後,感受最深刻的問題,許多人在論說文中對於邏輯推導的謹慎非常不注重,這是個蠻嚴重的問題。
六、 不適當的舉例不如不要
舉例的主要功能有二,第一個是幫助理解,例如「人生就像一張鈔票,被揉被踩也無損它的價值」,第二個是佐證,例如「正確的投資比辛苦工作重要,例如我的朋友A誤打誤撞在汐止買了一棟房子,兩年後增值了五百萬」。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知名文章出現過的例子,但是都非常不恰當。
當例子用在幫助理解的時候,一定是當這件事不太容易理解的是,但是「人生不是因為遭遇困挫而折損價值」這件事雖然抽象,卻不難理解,這時舉例說明不但多此一舉,並且例子不好反而適得其反。為什麼人生像是鈔票,不是一塊蛋糕或是一杯咖啡?
當例子作為佐證之用,要有說服力,在第二個例子中,誤打誤撞買了一棟房子增值五百萬,這比較像是賭博,就如同「老王去買樂透,花一百元桔果中了一億,報酬率高達一百萬倍,因此我要告訴大家,把錢全部買樂透比辛苦工作來的有效。」任何極端的例子用來佐證都是缺乏說服力的,演講可以這麼用,但寫文章要盡量避免。
七、 避免使用不確定語氣
避免使用如「可能」、「或許」、「應該」甚至是「我認為」等不肯定的字眼,會顯示對自己的論點信心不足,如果自己對自己的論點都沒有自信,如何使人信服。
同樣的也少用「絕對」、「肯定」、「不可能」等太強烈肯定語氣的字眼,過猶不及都不好,語氣溫和而堅定即可。
留言列表